河北迁安:农家院里的防疫知识课******
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调整,河北省迁安市号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深入乡村,为基层群众讲解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居家用药和康复期生活方式管理等健康知识,延伸服务功能的同时,提升服务质量。
在河北迁安市木厂口镇刘新庄村,木厂口镇卫生院院感科科长苏丹丹将精心准备的一堂防疫知识课送到百姓家中。
在木厂口镇刘新庄村杨秀兰家,由镇卫生院院感科科长苏丹丹主讲的防疫知识课开讲了。提前听说医生专门来家里讲课,左邻右舍都来了,大炕上坐满了人,大家听得十分认真。
迁安市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通过多种方式,做好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新冠病毒感染后如何用药?生活起居应该注意什么?”“长期居家的老人也需要打疫苗吗?”“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病,感染后应该怎么用药?”“婴幼儿怎样应对新冠病毒感染?”对于基层群众常见的实际问题,苏丹丹在专门准备的黑板上认真书写并耐心讲解。对于乡亲们的提出的问题,她一一解答,让前来听课的群众心里明明白白。
左邻右舍的村民们围坐在炕头认真听讲,学习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居家用药和康复期生活方式管理等健康知识。
迁安市木厂口镇刘新庄村村民田青说,“镇里的医生专门来家里给咱讲课,讲得挺细致的,太及时了。听了课我就心里有底了,学到了不少,也没那么担心了。”
元旦和春节临近,迁安市基层医务工作者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广大农村群众掌握科学用药、合理居家治疗的方法。
随着元旦、春节临近,迁安市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通过“大喇叭”喊话、发放“明白纸”、送诊上门等方式,帮助广大农村群众掌握科学用药、合理居家治疗的方法,做好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迁安市木厂口镇卫生院院感科科长苏丹丹说,“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我们基层医护人员更要肩负起“保健康、防重症”的使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特别是针对村里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儿童等这些脆弱易感的重点人群,做好医疗服务。”
记者:曲澜娟
报道员:郭强
编辑:吴炜玲、刘在
袁亨瑞、熊洁、杨慕茜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外籍友人“入乡随俗” 与西安民众共迎元宵佳节******
中新网西安2月2日电 (杨英琦)元宵节前夕,兔年春节的年味仍在持续。2月2日,“丝路欢歌”——中外友人喜迎元宵节文化交流活动在西安举办,来自20多个国家的三十多位外籍人士欢聚一堂,与中国民众一起体验传统民俗。
参加本次活动的外籍人士来自各行各业,无论是演员、商人、视频博主还是在校教师,均已在西安生活多年。谈及包饺子、剪纸、吃元宵、贴春联等传统民俗,他们皆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并表现出浓厚的探索欲。
当日活动举办地为西安一家印度文化交流餐厅。该餐厅内除了印度风格的装潢外,福字、灯笼、中国结等红色系的中国特色风装饰随处可见。在其室内准备的民俗体验活动中,包饺子、剪纸体验备受欢迎。
图为活动现场的剪纸作品展示区。 杨英琦 摄“今天我包了7个饺子,如果不是时间原因,我还可以包得更多。”来自美国的大卫称自己非常热爱这座“碳水之都”,尤其是饺子、油泼面等面食。“今年春节,西安人山人海。我也入乡随俗过了一个地道的‘中国年’,与朋友相聚、互送新年祝福。”
来自埃及的艾小英就读于西北大学文学院,除了节庆的热闹氛围,蕴含丰富文化含义的春联是她对中国春节印象最深的元素,“今年是我在西安过的第六个春节,也是年味最浓的一年。”
活动现场,歌手任敬献唱《千古长安》《幸福丝路》等歌曲。“千年古都,常来长安。我很高兴有机会参加此类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展示西安的文化与民俗。”她认为,与外国友人相聚西安共迎元宵佳节、分享中国文化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现年61岁的西安剪纸非遗传人惠延林常年致力于推广剪纸艺术。在这场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她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春节传统民俗的文化意义,并展示出精美的剪纸作品。来宾和孩童们围绕在惠延林身边了解、学习剪纸艺术,饶有兴致。
本次活动在中外友人的掌声与欢笑中落幕。当日不少来宾表示,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了解中国民俗,促中外文化交流互通。(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